文章目录:
- 1、为什么湿地减少会使气温上升,风速增加,降水减少?湿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...
- 2、湿地对日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影响是?
- 3、应用比热容知识,简要说明湿地对气温的调节作用
- 4、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
- 5、湿地和草地的气温大于内陆的原因
- 6、从物理的角度解释:为什么湿地能调节气候
为什么湿地减少会使气温上升,风速增加,降水减少?湿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...
1、风速增加因为有海陆水热力性质差异和摩擦力小。
2、降水的减少使湿地获得的水分补给量降低,造成湿地萎缩。其次,气候异常使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增大,日照时数延长以及气温、地温的升高,都会打破湿地原有的水分平衡关系,导致湿地保有水量的持续减少。
3、此外,湿地的蒸发在附近区域制造降雨,使区域气候条件稳定,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。 降解污染物。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、工业污染物、有毒物质进入湿地,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,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。
湿地对日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影响是?
湿地对日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影响是:湿地上空空气比较湿润,容易形成云层,云层能够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,使白天气温不会很高。夜晚云层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,增强大气逆辐射,是近地面气温不会太低。因此湿地面积大的地区气温日较差比较小,气温年较差也比较小。
如1969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96℃,1991年升高到143℃,到2006年高达156℃,不到40年,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.6℃以上。 图5-1 桂林多年年均降水量和多年年均温变化(中间粗线为5年滑动平均) 2)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。
湿地年均地温保持在14℃,1月最低,为-4℃,冬季均低于0℃,历史最低地温记录为-28℃,7月则是全年地温最高的时期,平均29℃。湿度方面,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3%,春季相对湿度最低,尤其是5月份,为53%,冬季最低,2月份稳定在60%左右。
三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,其气候特征具有显著的季节性,以雨热同季和温和适中为特点。年平均气温保持在5℃,冬季最低气温可降至-11℃,甚至更低至-25℃,而夏季最热的八月则平均达到24℃。年积温超过3300℃,最高气温可达34℃。
年平均气温在4℃左右,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622毫米,然而蒸发量却高达1566毫米,这表明湿地环境中的水分蒸发较为旺盛。受渤海影响,风速和风向变化较小,年平均风速为3米/秒,主导风向为西南风,为湿地环境稳定提供了条件。
应用比热容知识,简要说明湿地对气温的调节作用
S的形状不规程,不方便直接测出它的面积。缩小n倍的湿地图形也是如此。
首先,湿地的定义是水深不超过6米的地带,很显然其中是涵水的,水的比热比陆地大很多,因此能调节减缓气温的变化。另外,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,与森林的气温调节作用类似,其中也生活有大量植被和动物,动物的呼吸作用和植被的蒸腾作用也在一方面影响了气温的变化。
温度越高,空气溶解或含水分子的比例越高。这样当气温下降时,水分子的比例就要降低,水分子就要凝结,凝结就要放出热量,使气温上升;相反,气温上升时,湿地又要产生水分子,满足空气中水分子比例要求,产生水分子就要吸热,使温度降下来。这样的一升一降,就使湿地的气候得到调节。
答案为:水蒸发变成水蒸气;水的比热容较大。以下是湿地的相关介绍:狭义湿地(wetland)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,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。湿地生态系统(wetland ecosystem)是湿地植物、栖息于湿地的动物、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。
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上,较大面积的湿地、江河、海洋,在夏天的白天,由于水比热容最大,单位质量的水吸热多,空气温度上升慢。同理,夜晚,由于水的比热容大,放热多,空气温度下降慢。这样,日夜温差小。相反,由于砂的比热容较小,约为水的四分之一,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。
七星河湿地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湿地周围含有很多水,从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和汽化吸热降温来考虑。水的比热容较大,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,吸收相同的热量(在同样的太阳光下),水的温度升高的少,使湿地的温度比其它地区温度低。
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
该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。湿地被称为“天然空调”,具有强大的调节气候的功能。由于水的热容量大于地面,吸热和放热都较慢,所以湿地上气温变化较为缓和。另一方面,湿地还通过水面蒸发、植物蒸腾过程持续不断地向近地面大气输送水汽,在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的同时,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诱发降雨。
湿地能调节气候。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,其中之一就是调节气候。湿地中的水分通过蒸发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,这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有显著影响。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,湿地能够释放水分,减轻干旱的程度,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。此外,湿地还能通过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来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。
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,它们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,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,从而有助于全球气候的稳定。同时,湿地还是天然的碳汇,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。
湿地和草地的气温大于内陆的原因
湿地和草地的气温大于内陆的原因,①地上太阳直射点,不能及时散热。②湿地和草地上游有热源不断向下游输送。③人们生产,生活排放的热量高,不能及时散热。
(1)气温差异:自南往北,纬度逐渐升高,气温逐渐降低。 (2)降水差异: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,距海越来越远,降水越来越多。 (3)地势差异:自西向东,地势呈阶梯状分布,逐级下降。 人文地理差异 (1)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:西牧东耕、南稻北麦。 (2)人口、城市、交通线的差异:东密西疏。
、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。例如修建水库大坝未注意生态问题,诱发地震,引起土壤盐碱化,造成某些鱼类绝迹,等等。
受岩溶地区特殊水土结构的影响,岩溶地区湿地主要分布于具备特定储(蓄)水机制或水文地质结构(条件)的地段,因此,湿地的数量少且大多数湿地处于一个暂时稳定的岩溶发育阶段;一旦岩溶水文地质情况发生改变,原有的湿地即不复存在,尤其是处于河流裂点上游、地下水位之上的积水洼地、壅塞湖泊等。 3)具相对隐蔽性。
从物理的角度解释:为什么湿地能调节气候
温度越高,空气溶解或含水分子的比例越高。这样当气温下降时,水分子的比例就要降低,水分子就要凝结,凝结就要放出热量,使气温上升;相反,气温上升时,湿地又要产生水分子,满足空气中水分子比例要求,产生水分子就要吸热,使温度降下来。这样的一升一降,就使湿地的气候得到调节。
湿地被称为“天然空调”,具有强大的调节气候的功能。由于水的热容量大于地面,吸热和放热都较慢,所以湿地上气温变化较为缓和。另一方面,湿地还通过水面蒸发、植物蒸腾过程持续不断地向近地面大气输送水汽,在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的同时,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诱发降雨。
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,其中之一就是调节气候。湿地中的水分通过蒸发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,这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有显著影响。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,湿地能够释放水分,减轻干旱的程度,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。此外,湿地还能通过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来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。
答案为:水蒸发变成水蒸气;水的比热容较大。以下是湿地的相关介绍:狭义湿地(wetland)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,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。湿地生态系统(wetland ecosystem)是湿地植物、栖息于湿地的动物、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。
洪水调节:湿地能够吸收和减缓洪水的冲击,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。扎龙湿地在雨季能够暂时储存过量的雨水,减轻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威胁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地的气候条件。气候调节:湿地通过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,如高比热容和蒸发冷却效应,对局部气候产生影响。
湿地散发出来的水汽和湿气能够调节气候,使气候不干燥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